联系微信:
zhikang161218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恩沙替尼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早用洛拉替尼一线治疗实现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左侧胸腔积液消退

发布日期:2025-09-20 20:02:15   浏览量:0

如需购买请加微信:zhikang161218

恩沙替尼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早用洛拉替尼一线治疗实现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左侧胸腔积液消退


本案例患者为63岁女性,初诊为ALK阳性左肺腺癌(pT2N0M1a IVA期),伴胸膜广泛转移。初始接受恩沙替尼200mg QD治疗,后因肿瘤标志物(CEA、CA125)持续升高,调整为洛拉替尼100mg QD。早用洛拉替尼后,患者肿瘤标志物快速下降并恢复正常,胸腔积液消退,病情稳定。截至2025年4月随访,病灶持续无进展[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终点]。




病例回顾





■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63岁


主诉:2023年10月因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一周入院,术前无明显阳性特征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否认肿瘤家族史





■ 术前检查


胸部CT平扫+增强:左肺下叶占位,考虑肺癌可能性大;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两肺小结节。


头平扫+头MRA:多发脑白质高信号;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局限性狭窄,左侧椎动脉显示纤细。


常规肺功能:中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


全身骨骼显像(核医学):(肺部阴影)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内脏超声:肝内钙化灶





■ 术中检查


术中胸腔镜探查:胸腔广泛粟粒样转移灶,取结节三枚,术中冰冻病理示:组织烧灼变形明显,纤维组织中查见上皮巢团状、腺腔样结构,疑为腺癌。考虑肺癌伴胸膜广泛转移。遂行姑息性左下肺叶部分切除加胸膜活检术。




术后病理(pT2N0M1a IVA期):(左下肺)浸润性腺癌,大小约3.02.52.0cm,以腺泡、复杂融合腺体及实体型为主伴少量乳头及微乳头型,部分肿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局灶坏死,周围肺组织纤维组织伴多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周围肺泡腔内见癌组织气道播散;神经侵犯(+),脉管癌栓(+):肺切缘及支气管切缘均未见癌累及;支气管旁检及淋巴结2枚,均未见确切癌转移(0/2),胸膜结节3枚,组织烧灼变形明显,纤维组织中查见上皮巢团状、腺腔样结构,组织图像模糊不清,考虑转移。




免疫组化:CK7(+),CK20(-),Napsin-A(+),TTF-1(+),Ki67(+,约30%),ALK(D5F3)(+),P40(-)。




基因检测:EML4-ALK融合突变(丰度9.27%)。





■ 临床诊断


左肺腺癌(pT2N0M1a IVA期,ALK阳性)


胸膜腔广泛转移






■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估


初始治疗方案:恩沙替尼一线治疗


2023年11月17日: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术后改变;左侧胸腔及叶间积液。 


2023年11月18日:开始恩沙替尼200mg QD靶向治疗。


2023年12月28日:复查肿瘤标志物升高(CEA:7.21 ng/ml)。


2024年1月15日:复查肿瘤标志物(CA125:151 IU/ml )持续升高,胸部CT提示左侧胸腔积液持续存在。



治疗方案调整:洛拉替尼一线治疗


2024年5月16日: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依旧偏高(CA125:73.9 IU/ml,CA724:14.1 IU/ml),调整为洛拉替尼100mg QD。


2024年9月5日:复查显肿瘤标志物水平基本恢复正常(CEA:4.13 ng/ml,CA724:5.39 IU/ml,CA125:49.6 IU/ml),病情稳定。


2025年4月3日:胸部CT显示病灶无进展,左侧胸腔积液消退。





专家点评




早用策略: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指导治疗优化


本例患者初始接受恩沙替尼治疗,短期内出现肿瘤标志物上升,2023年12月28日CEA升至7.21ng/ml(较基线升高40%),2024年1月15日CT显示左侧胸腔积液持续存在。这种“肿瘤标志物升高+影像学病灶无改善”的迹象,提示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基于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指南推荐,早用三代ALK-TKI洛拉替尼成为合理选择。洛拉替尼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如大环酰胺结构、高血脑屏障穿透性)及广谱抗突变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保障。本案例的决策体现了“早干预、早获益”的理念,通过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及时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最佳疗效。


洛拉替尼:快速生化缓解与长期防护的双重优势


早用洛拉替尼后,患者呈现"速效-持续"的生化及影像学改善响应,2024年5月调整方案后,9月复查显示CEA从7.21ng/ml降至4.13ng/ml(降幅42.7%),CA125从151IU/ml降至49.6IU/ml(降幅67.2%),2025年4月CT证实左侧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洛拉替尼在本案例中的卓越表现,与其独特的临床优势密不可分。洛拉替尼的结构优势带来了强效抗肿瘤活性,其独特的大环酰胺结构(分子量406Da)对多种ALK突变(如G1202R、L1196M)均显示低IC50值,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克隆增殖 [1,2]。2025 ASCO公布的CROWN研究事后分析表明,洛拉替尼组80%患者靶病灶缩小>50%(34%缩小>75%),且缓解深度(DepOR)与PFS正相关。DepOR>75%组5年PFS率达75%(HR 0.25) [3],这些数据与临床实践高度一致,本例患者早用洛拉替尼后不仅实现肿瘤标志物快速下降,更获得16个月PFS(截止至2025年4月)且仍持续获益。此外,洛拉替尼具有卓越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防护能力,其分子量小,且大环酰胺结构优化了亲脂性,使其血脑屏障穿透率显著高于一二代药物[4]。CROWN研究中,对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洛拉替尼一线治疗5年无颅内进展率高达96%[5]。本例患者基线无脑转移,洛拉替尼的预防作用为其长期无进展生存提供了保障。基于这些证据,2025年CSCO/NCCN指南均将洛拉替尼作为ALK阳性NSCLC一线优选(Ⅰ级推荐)[6,7]。


临床实践启示:动态监测与个体化治疗


本案例为ALK阳性NSCLC的临床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治疗监测需多维化。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为治疗优化提供依据。其次,治疗选择需个体化。对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的患者,早用洛拉替尼能够快速实现生化缓解,并为长期无进展生存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老挝药品代购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服务热线

zhikang161218

微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