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zhikang161218
病例报告:奥拉帕利单药治疗ATM突变IV期NSCLC持续缓解2年以上
ATM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同源重组缺陷(HRD)突变。然而,其在NSCLC中的治疗作用尚未明确。本文报告1例91岁男性转移性NSCLC患者,经多线治疗后疾病进展。NGS检测到ATM突变,遂启动奥拉帕利治疗,成功实现为期两年的缓解。本例凸显了奥拉帕利在携带同源重组缺陷(尤其是ATM突变)的NSCLC治疗中的潜力,强调了分子检测及靶向治疗的重要性。
ATM是由ATM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激酶,在同源重组介导的双链DNA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ATM基因的致病性种系变异会导致患者终身易患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体细胞ATM突变也可见于多种癌症类型,且常通过下一代测序检测。在NSCLC中,ATM突变是最常见的同源重组缺陷(HRD)突变类型,约占病例的9%–11%。然而,其在NSCLC中的治疗意义尚未明确。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携带ATM突变的IV期NSCLC患者通过奥拉帕利单药治疗实现持续缓解的案例。
病例报告
一名91岁男性,有复杂病史,曾吸烟,2014年9月于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确诊为原发灶不明肝转移癌。肝脏活检显示为低分化癌,CK7和CEA阳性,CK20、Napsin A、突触素(Synaptophysin)、PSA、PAX8及TTF-1阴性,提示可能的原发部位包括肺、上消化道、胰腺或胆道系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接受了两次重复PET-CT扫描及全面的胃肠道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结果均无阳性发现。此外,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为阴性。基于上述检查结果,原发灶考虑为肺来源的可能性最大。
患者初始接受每周减量紫杉醇(40 mg/m²)联合卡铂(曲线下面积[AUC]为2)方案化疗,同时针对肝脏病灶进行放射治疗。然而,重新分期扫描显示左耻骨出现新发病灶,经活检证实为腺癌。随后给予二线及三线治疗,包括吉西他滨(800 mg/m²每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80 mg/m²每周)及纳武利尤单抗(3 mg/kg每2周一次)。遗憾的是,重新分期PET-CT显示肝脏病灶进展。
2016年至2019年期间,其肝脏病灶在后续接受伊立替康治疗(80 mg/m²,3周治疗/1周休息)后保持稳定。然而,2017年出现了新的双侧肺结节,此后数量和大小均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患者功能状态显著下降,多次住院,包括2019年6月因急性肾损伤入住汤普森医院,以及2021年1月因呕吐和脱水入住斯特朗纪念医院。针对其肺部病灶,医疗团队采取了观察等待策略。
2021年10月,PET-CT显示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积液及增多的轻度高代谢肺结节。送检循环游离DNA(cfDNA)检测后,发现ATM基因R3008C突变和L427S突变。其他检测到的突变包括FGFR3 A391A和CHEK2 M1。常见NSCLC致癌驱动突变(包括EGFR、ALK、KRAS、BRAF等)均为阴性。ATM突变的发现促使考虑使用奥拉帕利(一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治疗。考虑到患者功能状态差且经多线治疗后疾病仍进展,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案。尽管面临困难,患者仍表达了继续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强烈意愿。因此,经医患共同决策,决定尝试奥拉帕利治疗。
2022年2月,患者开始接受奥拉帕利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100mg),随后剂量递增至每日两次100mg。由于贫血加重,剂量未进一步递增。在开始治疗后的7个月、18个月和22个月进行的后续扫描均显示疾病持续缓解,影像学表现近乎完全消退(图1和图2)。2024年6月的最新PET-CT显示疾病进展,出现新的1.2 cm高代谢左肺下叶结节。尽管如此,患者通过奥拉帕利治疗已实现28个月的缓解期,且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尤其是不必再进行胸腔穿刺(图3为治疗时间线)。2024年10月的最后一次门诊随访中,奥拉帕利继续使用,并计划复查影像学检查,尽管此后患者曾出现间歇性住院。
奥拉帕利治疗的胸部CT影像学缓解(A)奥拉帕利治疗前的胸部增强CT显示:左肺尖、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可见双侧实变影,伴中至大量胸腔积液。(B)奥拉帕利治疗7个月后的监测CT显示:胸腔积液显著减少,左肺尖、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的实变区域已吸收。(C)18个月随访CT显示:右侧残余胸腔积液进一步减少,未见复发性肺实质病变证据。
奥拉帕利治疗的PET-CT影像学反应(A)2021年10月奥拉帕利治疗前的PET-CT显示:双侧肺上叶多个新的高代谢模糊阴影,包括左肺上叶一枚3.0×2.9 cm的分叶状肿块(SUVmax 5)及右肺上叶一枚3.9×2.6 cm的分叶状肿块(SUVmax 6)。(B)2023年12月奥拉帕利治疗后的随访PET-CT显示:上述提及的肺部病变已完全消退。
治疗时间线:尽管患者最初被诊断为原发灶不明癌症,但随着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演变,支持肺癌为推测的原发部位。
讨论
ATM是由位于11q22-23染色体上的ATM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激酶,与常见的种系ATM突变(通常为截断/有害突变)不同,体细胞ATM突变的类型更广泛,包括多种临床意义各异的错义突变。在本例患者中,检测到两个ATM突变:ATM R3008C突变和ATM L427S突变。其中,ATM R3008C被认定为一种致癌性功能丧失性错义突变,影响ATM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结构域,这一结论得到临床前研究的证实。然而,ATM L427S错义突变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是否为驱动突变,或仅为偶然发现。
作为NSCLC中最常检测到的同源重组缺陷(HRD)突变,ATM突变已在NSCLC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近期回顾性分析显示,ATM突变在女性、吸烟者及非鳞状NSCLC患者中更为常见。研究还常观察到KRAS共突变及高肿瘤突变负荷(TMB)的存在。这些研究在单药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对比方面结果矛盾,而靶向治疗的作用仍未明确。
鉴于患者高龄且合并多种疾病,我们的临床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操作风险,未对肺部病灶进行组织活检。尽管组织分析可能提供更全面的基因组数据,但cfDNA检测为其病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无创替代方案。此外,由于缺乏初始肝脏病灶的细胞遗传学数据,无法追踪分子改变随时间的演变。最后,尽管奥拉帕利尚未获FDA批准用于ATM突变的NSCLC,我们基于临床前证据及其他ATM突变癌症的外推结果启动了治疗。该药物的口服制剂形式使这位老年患者尤为便利,且与传统细胞毒性化疗相比耐受性更佳,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总结
综上,我们报道了1例携带ATM突变的IV期NSCLC患者通过奥拉帕利治疗实现持续缓解的案例。该病例凸显了PARPi在HRD的NSCLC(尤其是ATM突变患者)治疗中的潜力。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不同ATM突变亚型及其他HRD基因的临床意义,以指导后续治疗决策及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