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zhikang161218
明明有EGFR突变,为何靶向药效果不佳?——别忽视“PACC突变”!
很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后,都会做基因检测,发现有 EGFR突变,于是医生会建议使用靶向药。
但有些患者却发现:
👉 “别人吃药效果很好,我怎么不理想?”
👉 “是不是我运气不好,药物对我不敏感?”
其实,这并不一定是运气问题。
而是可能漏掉了一个特殊突变——EGFR PACC突变!
好消息是:
《EGFR PAC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已经正式发布,终于给患者带来了明确的治疗方向。
肺癌精准诊疗再“升级”:首部《EGFRPACC突变晚期NSCLC诊疗专家共识》重
🔬 一、精准检测:别让PACC突变被漏掉
常规基因检测,往往容易忽视 PACC 突变。
📌 专家建议:
✅ 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首选 NGS(高通量测序)
✅ 做全面基因检测,避免漏检罕见突变
👉 只有检测全面,才能找到真正合适的药物。
💊 二、精准用药:伏美替尼成新选择
对 EGFR PACC 突变患者,第三代 EGFR-TKI 药物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 2025年WCLC大会 上公布的 FURTHER研究 数据显示:
240mg伏美替尼一线治疗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6.0个月
📈 缓解率(ORR):81.8%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控制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外,阿法替尼 等药物在全球范围也有应用经验,可作为补充选择。
📅 三、精准随访:定期检查很关键
治疗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定期随访。
📌 共识建议:
每 3个月 → 胸部CT
每年 至少1次 → 脑部核磁+全身扫描
对于已有转移灶/高风险患者 → 建议 3-6个月一次
👉 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四、温馨提醒:别擅自停药!
有些患者因为副作用或觉得药效不佳,就自己停药或减量,这是非常危险的!
✅ 正确做法: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 医生会根据病情,做个体化调整
好消息是,现在还有更多新药在研发中。
只要医患配合,坚持规范治疗,就有机会实现 长期、高质量生存。
上一篇:布格替尼在阿根廷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上市后监测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